點擊數:15512015-09-01 12:49:49 來源:烏魯木齊福源興制冷設備有限公司
一則數千人搶摘青海格爾木草原黑枸杞的新聞,看了讓無數人心疼:幾百摩托沖擊關卡,數千人手持刀具的哄搶,受傷的看守員,逐漸荒蕪的草原,保護草原的信仰與一夜暴富的誘惑在交織中碰撞。在心痛之余,人們不禁問:難道除了粗暴以外,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草原人們富裕嗎?就不能讓草原的美麗與發展同行嗎?
網絡搜索“黑枸杞”,全部都是“黑枸杞吃了有什么用”、“軟黃金如何采摘”之類的信息,只有極其少量的信息在說明“黑枸杞如何種植”。這種狗血情景不僅讓人想起了電影《血鉆》。人們只關心自己得到了什么,卻不曾問起這些究竟是怎么來的。黑枸杞作為沙漠中無比堅強的植物,其實只需將當年的果實浸泡后用打漿機打破漿果,清洗去粘連在種子上的果肉,除去雜質濾出種子,涼干選優后種下發芽率就能在80~95%之間。
發芽率如此高的黑枸杞,卻在竭澤而漁式的采摘下幾近讓綠洲變成了沙漠。草原的生態和經濟這種博弈關系絕不是大家喜聞樂見的,但草原經濟的健康良性循環發展,究竟該怎么做?
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的現象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,近年因為我國對這塊的重視,有序放牧的推行使得草原狀況有所改善。新疆冷庫的陸續建立,也讓牛羊肉、牛奶等草原特色產品有了儲存之地,價高時緩緩拋出賺差價,價低時持續儲存不吃虧,奪到了市場話語權,經濟效益相當可觀。然而僅這一項,對于草原來說是杯水車薪。以前發展“沙棘汁”,尚能做到規模種植規模生產,現在對于黑枸杞,為什么就做不到?原因只有一個——利益。沙棘汁等草原植物經濟效益有限,只有形成規模才有利可圖。但對于已經被炒得熱火朝天的格爾木黑枸杞、西藏冬蟲夏草,因為極高的價格引得當地人們趨之若鶩。一天上千元的收入,接近一個月的純收入,挖上一個月或者摘上一個月,一年的錢就能賺夠了。西藏草原、格爾木草原就這樣漸漸變得越來越小。
在青海,在西藏,都有新疆冷庫,卻鮮少專門針對這種高經濟價值的新疆冷庫,更別提利用新疆冷庫創造生態與環境雙重效益了。拿這次的黑枸杞來說,經過爭搶后的黑枸杞,能保證完好品相嗎?采摘完畢以后,簡單進行裝罐就算儲存完畢了,出手賣給批發收貨商,一般是80塊錢一公斤。批發商再處理成枸杞干,賣到北京上海等地分銷商,價格是一千至兩千每公斤不等。說白了,草原人民賺的是采摘的辛苦錢,付出的是草原退化的巨大代價,得到的經濟利益卻不是最大的。想要美麗與發展同行,僅靠辛苦是不夠的,遠見和智慧才是這時候草原真正迫切需要的。
黑枸杞是草原留給草原人民的寶貴財富,雖然目前也有大面積承包種植的例子,但生態原本就是個復合的系統,僅靠這一種植物怎么能恢復?產品的加工連最基礎的新疆冷庫等設施都沒有,如何談特色經濟?青海的格爾木,幾年前是在搶甘草,甘草的坑還沒填好,現在又在搶黑枸杞。想生態與經濟雙贏發展,需要大面積進行規模式的生態系統種植,在此基礎上,建造新疆冷庫等加工必備基礎設施,與市場接軌,爭取這些“財富”實現價值最大化,才能實現“美麗富裕”大草原的壯觀景象!